9月14日,最新版本微信应用的钱包功能中新增了刷卡功能,引发了商家们的无限猜想。这与以往相比,支付方式由过去用手机扫商户的二维码,改为由关联的商户(目前是9家)扫描微信提供的动态条形码加二维码组合,商家还需要从微信购买扫描枪设备。
微信刷卡需与线下商户资源捆绑
南都记者打开手机微信,体验“钱包”下新增的刷卡功能。点开应用后,首先要通过支付认证授权,随后再点其刷卡功能,就会弹出“刷卡页面”,即扫码页面———上面是条形码,下面是二维码,商户带扫码功能的POS机可直接扫描。条形码和二维码每分钟自动更新,客户也可以用手在刷卡页面滑动,随时更换条形码和二维码。
与之前扫码的主读模式相比,此次刷卡的被读模式安全性确实有所提高,但该功能推出后,市场声音并非全部叫好。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仍是担心政策风险。此前,支付宝宣布与7-11合作开展线下条码支付业务,中信银行则计划与腾讯旗下微信支付和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分别推出虚拟信用卡业务。以上全部被央行以安全性低为由叫停。至今,央行未有明令解禁。
其次,微信刷卡业务在市场开拓和线上商户资源拓展方面,是否能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还有待观察。目前此功能关联了9家商户,包括天虹商场、DQ冰雪皇后、国大药房等机构。但个别商户覆盖,仍有一定的区域性,如天虹商场,在广州没有店。
互联网资深分析师王刚对南都记者称,微信此次线下试水若想最终在支付场景争夺战中胜出,培养出成熟的微信支付行为,必须跨越两个障碍:一是把社交用户转化为支付交易用户,二是要深入发展线下商户,尤其是小微商户。“线下企业往线上走,相对较容易,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快速建立新的电商帝国也不是难事;但线上企业往线下走,却要难得多,一家家店去谈判,一条条街铺去扫,互联网企业不具备这个优势,且线下店铺后期人工维护成本很高,需要强大的地面军团。”
移动支付安全仍需加强百度手机卫士与易观智库联合发布《中国手机安全市场现状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跟移动金融相关的手机病毒样本量就达到了12万,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高达7500万元。
移动支付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安全性能否相应提高,也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今年3·15之前,移动支付的网络犯罪的确很多,那个时候,厂商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产品推广和普及。但今年3·15媒体提出这个问题后,厂商们也加强了移动支付认证方面的安全措施。”猎豹安全专家李铁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地说,目前移动支付风险发生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从之前发生的案件来看,基本上是因为用户被骗而引发的。多为手机下载了恶意软件,被盗取了支付验证码、用户名等关键信息。或者是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获取客户的登录信息。另一方面,国内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比较严重,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实总体来看,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在安全措施方面做得不错,在支付流程,验证程序方面,其实在全球是领先的,使用者不用过于担心。”
不过他也承认,目前做第三方支付的企业有几百家,但真正做得好的,也就那么几家。很多的,不过是打了“移动支付”这个概念。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些移动支付已沦为洗钱工具。这一类主要是游戏公司推出的产品,由于用户为匿名,通过监察发现,一些来历不明的资金通过这类移动支付购买游戏虚拟币,卖掉兑现后,资金就已经“洗白白”见得了光了。